2024年05月19日 星期日

热烈祝贺!我校1994级校友焦淑红荣获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05级校友王悦存入选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发布时间:2024/05/06

4月28日,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等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颁奖典礼在京举行。

经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评审委员会评审,20名女科学家获得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10名女科学家入选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其中,我校两名优秀校友榜上有名。

继我校1993级校友陈玲玲荣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后,我校1994级校友焦淑红荣获第十九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2005级校友王悦存入选第八届未来女科学家计划。

微信图片_20240506103144.jpg

微信图片_20240506103147.jpg

微信图片_20240506103149.jpg

据悉,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于2004年设立,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设立的“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在中国的延伸。20年来,奖项规模从每届5人增加到每届20人,成为面向女性科技工作者并连接国际表彰平台的重要奖项。

微信图片_20240506103151.jpg

陈玲玲,1993年就读于我校,2009年毕业于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医学院获生物医学博士学位,同时获商学院工商管理学硕士学位,同年5月作为独立PI获得Connecticut Stem Cell Seed Award研究经费资助,受聘于康涅狄格大学干细胞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并于2010年5月任助理教授。2011年1月任上海生化与细胞所研究员。目前担任Cell、Science、Mol Cell等多个国际期刊编委、美国冷泉港实验室非编码RNA会议、国际RNA协会年会等多个会议的大会主席。2017年入选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研究所(HHMI)国际研究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资助。2023年入选首届新基石研究员。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科学探索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全球华人生物学家协会CBIS青年研究员奖和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荣誉。

微信图片_20240506103153.png

焦淑红,1994年就读于我校,2011年在北京大学物理化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后在北京大学和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目前主要从事高能量二次电池电极材料和器件集成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先进电池体系的材料设计、界面调控和机理研究,在Nat. Energy, Nat. Commun., Joule, Adv. Mater., Angew. Chem. Int. Ed. 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发表一系列研究论文。焦淑红教授研究并开发了多种应用于高能量密度电池的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体系,大幅提升了电池性能。焦淑红目前担任《Science China Materials》编委、《物理化学学报》高级编委、《SmartMat》青年编委,以及中国化学会女化学工作者委员会委员等。

微信图片_20240506103156.jpg

王悦存,2005年就读于我校,2013年获得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学士学位,2018获得西安交通大学材料学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博士期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劳伦兹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进行联合培养,现任西安交大材料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日立公司-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研发中心副主任。致力于半导体产业支柱材料—硅和芯片、微/纳机电系统等相关材料的变形与损伤起源及防护等研究,为研发高性能器件及对其进行准确的寿命评估提供理论基础与方法论指导,助力高性能半导体及相关材料的研发;基于原位电镜技术的材料表界面改性研究,涉及传统钢铁、轻质镁合金及先进半导体等多种材料,助力高性能材料研发及工业化生产;主攻力、热、电等多物理场耦合下高分辨原位电镜和定量纳米力学技术开发及应用。近年在Science、Nature Mater.、Nature Commun.等国际顶级期刊发表论文多篇,部分研究工作被Science、Nature Mater.专题报道,授权/申请发明专利11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智能传感器专项子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项百万级横向课题等。入选2023年度中国科协未来女科学家计划、王宽诚基金会青年学者,获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国际国内材料领域顶尖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海报金奖等。担任全国材料与器件科学家智库电子与光电子材料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分析与表征分会委员、副秘书长。

王悦存表示,她和材料的故事要从高中时期讲起,那时她便觉得,高分子化学材料有着奇妙的吸引力。正是这份来自心底的召唤,让她后来毫不犹豫地选择攻读材料专业,并坚定地一路前行。“学理科的人常常笑谈,生化环材是‘四大天坑’。但我认为,不同专业都有各自的特点,满足社会发展与国家需求,才是每个专业最高的存在价值。”王悦存说。